污泥膨胀的原因:
活性污泥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丝状菌的过度繁殖。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或没有,则不能形成大的絮凝体,沉降性能不好;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情况下,菌胶团的生长速率大于丝状菌的生长速率,不会出现丝状菌的过度繁殖;但在恶劣环境中,丝状菌由于其表面积较大,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比菌胶团细菌强,其数量会超过菌胶团细菌,从而过度繁殖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恶劣环境指水质、环境因素及运转条件的指标偏高偏低。另一个原因是菌胶团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是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缺乏N、P或DO不足,细菌会向体外分泌过量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含有很多氢氧基而具有亲水性,使泥水结合率高达400%,呈黏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沉淀阶段不能有效进行泥水分离。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1)加入絮凝剂,增强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加速泥水分离,但投加量不能太多,否则可能破坏微生物的生物活性。
(2)向生化池中投加杀菌剂,投加量由小到大,并随时观察微生物相和测定SVI值,当发现SVI值低于最大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投加。
(3)在生化池入口投加粘泥、消石灰、消化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实性。
(4)使进入生化池污水处于新鲜状态,采取预曝气措施,同时起到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作用,提高进水的pH值。
(5)加大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DO浓度,防治局部缺氧和厌氧。
(6)补充N、P等营养,保持系统的C、N、P等营养的平衡。
(7)在生化池前增设生物选择器。其作用是防治生化池内丝状菌过度繁殖。
土壤污染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健康,面对不时出现的污染事件,应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理性看待。
受到一定污染的耕地,上面仍长着庄稼。与雾霾、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更具隐蔽性,一旦污染更难逆转。“企业污染、政府买单、老百姓受害”,让人顿生“何时才能吃得放心”之慨。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近日作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形势仍很严峻。会议专门提到了湖南省花垣县血铅事件、江西省九江市镉米事件和河南省新乡市镉麦等事件。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快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滞后也带来了一些污染问题。就镉而言,在2014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所公布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重金属镉的点位超标率高达7.0%。
土壤污染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健康,面对不时出现的污染事件,应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理性看待。
首先,洁净、健康的土壤是安全粮食生产的基础,而阻断污染物进入土壤是对土壤的最大保护。就土壤污染而言,笔者曾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指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在土壤镉总量的问题上,而在于数十年大量的外源镉进入土壤之中。认识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方法进行选择。
土壤污染防治,不仅仅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量的减少或者固定,同时也要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土壤健康为目标,构建土壤污染的防治体系。除了内源性重金属污染,外源性污染问题也应得到关注。例如,由于镉的沸点为673℃,在缺乏回收装置的情况下,冶炼、火电、垃圾焚烧等过程都会将镉释放到大气之中,最终回归到土壤和水体,带来更广域性的污染。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和粮食的高度流通,使得人们食物结构更加多样化,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局部粮食不安全的风险。
以日本为例,1970年日本的人均每天食用大米261克,到1994年则下降到182克,男性的镉摄入量从1980年的47.1微克/天降到1990年29.5微克/天,而女性的镉摄入量则从27.7微克/天下降到23.8微克/天。日本大米的镉平均浓度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为0.053毫克/公斤,2008年的调查数据为0.050毫克/公斤,整个国家的大米镉含量变化甚微。这个事实说明,日本人这段时间摄取镉的数量下降并非大米的镉含量下降带来的,而是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改变带来的。
除了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中的营养对于人体重金属镉的吸收也有极大影响。新西兰有以生蚝和牛奶为主食的居民,其镉的摄取量与日本痛痛病患者相当,但并未表现出受害特征,相当健康。这是因为生蚝和牛奶富含的铁、锌、钙保护了他们:食物中更多的营养、体内富足的铁可大大降低镉被吸收进入血液的数量,从而让更高比例的镉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性大,有着“买全国,卖全国”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的多样化、均衡化来降低镉摄入人体的风险,通过加强铁、锌、钙等营养,来降低镉的吸收,让多样化的饮食和富足的营养为身体抵御重金属构筑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由于从土壤污染到粮食安全到人体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链条,相关部门应当通过阻断污染物进入土壤,构建健康的土壤质量,生产安全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防止污染物侵害人体。
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是个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期待通过更加完备的制度、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保障每个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