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环保局昨天发布的年度《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四张“空气地图”,分别用红橙黄绿蓝的色谱,对应着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四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污染物浓度呈“西高东低”特征,崇明三岛和浦东临港滴水湖附近基本上是上海最干净的地区——那里工厂和机动车较少,更重要的是,它们最靠近大海,是清新海风的最大受益者。
但四张地图仍不尽相同,特别是最高浓度区域的分布相差较大。在“PM2.5地图”中,全市最高浓度出现在接壤江浙的淀山湖周边地区。但“PM10地图”中,该区域却有一个“污染洼地”,最高值位于闵行北部,毗邻青浦、嘉定的区域。实际上,这个三区交界处也是上海二氧化氮浓度最高的地方。至于二氧化硫,由于全市各地都显著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以说处处是“净土”。
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污染物的分布与其性质相关。PM2.5与污染物的跨区输送与二次反应高度相关——淀山湖靠近内陆,最易受外省影响,同时,中心城区的污染物在西移途中,也可能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PM2.5,最终在淀山湖区域聚集。与之对应的是,PM10主要来自本地排放、扬尘等,跨区输送效应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淀山湖东岸为何既是PM2.5峰值区,同时又是PM10的低谷区。至于二氧化氮,其浓度与企业、锅炉、机动车等活动高度相关,反映在地图上,高峰值区域都是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区域。
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PM2.5。去年,得益于较好的天气条件以及一系列治理措施,上海全市年均PM2.5浓度同比降幅达16.1%,年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仅用两年就完成了五年治理目标的80%,成效远超预期。尽管如此,52微克/立方米仍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均35微克/立方米高了48%,反映在“PM2.5地图”上,只有崇明三岛和滴水湖以北区域能达标。事实上,要达到这一“国家二级标准”相当不易——如果PM2.5浓度始终低于35微克/立方米,则意味着每天的空气质量都是“优”。
据上海市环保局介绍,这组“空气地图”数据,来自一个新建成的、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这张网由50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站组成,每个站点都配备了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目前,上海是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密度最高的城市,这保证了“空气地图”的“高分辨率”。
据介绍,这张网直到去年6月才基本建成,因此,四张“空气地图”中的“PM2.5地图”的时间轴只覆盖了去年的后七个月。市环保局表示,根据经验,即使能导入去年前五个月的数据,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相关链接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摘要
空气
2014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AQI优良率为77%,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臭氧为主,复合型污染问题较突出;PM2.5、PM10、二氧化氮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二级标准。
水
201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氮磷污染问题突出。2014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占24.7%,Ⅳ类占16.9%,Ⅴ类占9.1%,劣Ⅴ类占49.3%。与2013年相比,骨干河道水质基本持平。
噪声
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14年,市区域环境噪声为一般水平;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保持稳定,但夜间时段呈上升趋势。
辐射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2014年,本市辐射环境背景值和辐射设施周边的辐射强度均处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