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雾浓度检测仪
《2017中国村镇污水治理发展报告》已于日前正式发布,报告对我国目前现有的村镇污水治理政策法规进行了总结,对村镇污水治理技术标准进行梳理,对我国村镇污水治理的现有标准体系进行了思考,对2006年到2016年我国的村镇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统计数据进行了剖析,对我国村镇污水治理行业市场、技术及体制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另外,报告还对35家企业共65项村镇污水治理工程案例进行了汇总、梳理与比对。近期,《水工业市场》杂志社将摘取其中部分案例发表,希望给大家带来思考与帮助。
柯桥排水公司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治理项目
1.项目概况
绍兴柯桥排水公司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治理项目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镇,项目处理规模Q=150m3/d,共收集500户柯桥镇农村生活污水(农村住户相对集中),系统20h运行,Qh=150m3/d/20h=7.5m3/h,项目建成及竣工时间2016年8月。
柯桥排水公司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治理项目现场
2.进出水水质
原水水质:农村生活污水。
出水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3.处理技术与工艺原理
(1)厌氧+复合增氧生态湿地
村镇生活污水经污水收集总管汇集后进入格栅隔油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固体物质及残余的漂浮油脂,出水自流进入初沉淀,在初沉(斜板沉淀)池内,污水(进水)中的大多固体物质在此沉淀去除,较清洁出水进入厌氧生化池,在此厌氧调节池内设置新型生物填料,此生物填料比表面积大、不积泥、浸水后重量轻且使用寿命长(≧10年)。在无氧的条件下,污水通过长有厌氧微生物的载体介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再将小分子有机物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最终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
厌氧处理池出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设竖流沉淀池,前段脱落生物膜、多余污泥及P等大部分在此去除,出水再进入本公司的复合增氧生态湿地。复合增氧生态湿地在传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湿地设计(微生物垂直潜流生态湿地),在生态湿地表层投加BZF复合微生物,复合微生物与人工湿地中的蚯蚓、表层植物一起组成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以污水中的胶体态和溶解性有机物为食料而生态繁殖,并且在湿地表面形成生物膜,疏松透气的填料层有利于污染物降解和避免出现厌氧条件。并且在底部设置湿地反冲洗排水管,以利于后期运维管理。
复合(垂直潜流)增氧生态湿地去除的污染物包括N、P、SS、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复合垂直潜流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生活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CO2和H2O。
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外排,也可作中水回用用于绿化灌溉及路面冲洗等。
水质指标如下:CODcr≤50mg/l,BOD5≤10mg/l,氨氮≤5(8)mg/l,TN≤15mg/l,TP≤0.5mg/l,SS≤10mg/l,PH≤6~9。
污泥、渣和砂的处理处置路线:污泥采用气提排泥的方式至污泥池,浓缩污泥采用车载式污泥脱水系统定期脱水清理外运。
一体化厌氧调节池(地埋式)
(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总管 → 格栅隔油池 → 一体化厌氧调节池(增压、反冲洗) → 复合增氧生态湿地 → 标准排放井 → 出水一级A
一体化厌氧调节池+复合增氧生态湿地工艺流程图
4.运行维护
(1)绍兴柯桥“三定四化”管理模式
三定:“定人、定责、定标准”;
四化:“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效化”;
“对收集、输送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
(2)智能运维管理模式
建立正清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中心,落实专业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配备控制室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终端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通过智能水务平台实现了站区看守无人化、人员管理规范、响应机制快速,从而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物联网远程集中监测管理平台
5.经济效益分析
针对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管网投资大、维护管理难等问题,正清环境提出就地处理模式,将“厌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改造成“一体化厌氧调节池+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的处理方式。它的能耗设备为一台0.75kw/380V提升增压水泵,年耗电量为1050度,电价按0.6元/度计算,年运行费用仅为630元,除定期对人工湿地进行加压外,还可定期对人工湿地实现反冲洗功能,尽量减少人工湿地堵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