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浙江青田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船寮镇西村村举行。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青田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据了解,青田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船寮镇西村村,占地总面积3.1305万平方米,总投资为2.91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作为城镇环卫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青田县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已被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
“项目建成后主要焚烧处理青田县主城区以及所辖乡镇产生的生活垃圾,并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项目负责人付夏介绍,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500吨,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为12MW。年垃圾最大焚烧处理能力为16.65万吨,年发电总量6000万度以上。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作为新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置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工期为18个月,预计将在2020年6月整体竣工,同时进入调试运行期。”青田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青田县环卫垃圾处置工作将结束简单的单一填埋处理,进入资源化的综合处置模式。
“最强”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后,对于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将带来什么改变?
11月4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主办,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期“绿金汇”沙龙在北京举行,沙龙主题为“土壤污染防治法与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土壤污染防治法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管理、污染担责、公众参与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土壤污染预防、保护、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规则。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阳生认为,土壤污染防治法被认为是“最强”污染防治法,一方面体现在对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污染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有法可依、终身追责上。
一直以来,土壤污染治理资金需求大,很多历史性遗留问题造成土壤污染治理责任方难确定,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压力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着土壤污染治理经费不足、大面积修复难以负担等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国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业内人士希望通过建立国家基金制度等措施来破解土壤污染防治的高成本问题。
高能环境总经理陈望明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对污染责任人认定、污染治理谁来买单、如何对污染行为严惩重罚等核心问题给出的清晰答案,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将加速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宝航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骏介绍说,目前国内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来自中央的专项治理资金,用于试点、示范项目,这部分资金占比较大;第二,地方政府进行一级土地开发所获得的资金;第三,污染者付费或受益者补偿得到的资金,但不少污染者付费能力不足。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有助于修复行业和企业规范发展。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介绍,目前修复市场环境正在好转,业主更加重视,行业乱象减少,进入到由政策法规标准驱动的行业生态。企业在做项目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对于前端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不明晰的项目,都在理性选择。
多位参会的行业人士均表示,目前修复市场空间被打开,行业预期得到了稳定。法律的出台促进了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有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将更有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