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紫外法”)《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红外法”)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标准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什么要同时出台两项适用于水中油测定的监测方法标准?
答:原标准《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2012)采用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B第二类受控物质,为推进《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履约进程,实现我国关于2019年1月1日起停止实验室用途使用四氯化碳(CTC)的承诺,满足现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监测要求,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
经过对技术路线和替代萃取试剂的认真研究,最终选用四氯乙烯替代即将禁用的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并对四氯乙烯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进行了反复研究。但由于更换萃取剂后,方法的测定下限较高,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12)标准中Ⅰ-Ⅲ类水质限值的监测要求,因此又开展了紫外法等的转化研究。
问:两项标准分别有何特点?
答:紫外法灵敏度高,设备普及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且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要求,能确保方法使用中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996年以前我国环境监测中石油类测定采用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一定程度可保证水质石油类测定的延续性。
红外法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以四氯乙烯作为萃取剂替代破坏臭氧层的四氯化碳,有利推进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际履约进程,为保护臭氧层做出贡献。修订后的标准术语表达更加科学准确,试样的制备方式更加灵活。但方法检出限比原标准升高,适用于污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问:两项标准同时发布,如何使用?
答:紫外法和红外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紫外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红外法检出限高,适用于污水中油类(石油类和动植油类)的测定。
2018 年 5 月,应日本东京都政府邀请,受陈吉宁市长委派,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组团,赴日本参加“清洁空气 美丽城市”东京论坛。
日本国的垃圾管理特别是焚烧处理技术世界闻名,我们一行实地调研了东京都超级生态城垃圾破碎和金属回收厂、新江东垃圾焚烧厂、生物能源(Bio-energy)公司、东京都废弃物填埋处理场,基本涵盖了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对东京垃圾处理有了一个系统了解和全面认识,为打造北京城市高效的垃圾管理工作体系、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
一、东京垃圾处理工作概况
东京都是日本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于世界级经济发达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获得很高评价。东京都(面积2191平方公里,人口1374.4万)下辖23个特别区(简称“区”)、26个市、5个町和8个村。23个区人口密集(面积627平方公里,占东京都面积28.6%;人口946.7万,占东京都人口的68.9%),相当于市区;26个市人口较少,相当于郊区 ;町和村则位于东京西部边界和东部海上岛屿等偏僻地区,人口稀少。东京23个区的独立性较强,垃圾的收集、搬运、资源的回收等工作均由各区实施。考虑到部分区没有垃圾中间处理设施(焚烧和破碎等),出于提高处理效率等考虑,由23个区共同成立“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进行垃圾中间处理。由于东京都建设并负责管理填埋处理场,所以垃圾的最终处理(填埋)由23个区和“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委托东京都进行填埋处理。
二、精准细化:垃圾分类规则很“严苛”
东京的垃圾收集和搬运由 23 个区的清扫事务所负责。垃圾主要分4类,包括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和资源垃圾。按照垃圾的种类分别规定收集的日期和区域,根据垃圾量的季节变动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作业计划,配置人员车辆,制定搬运路线,开展收集作业。家庭垃圾不收取处理费(每日超过10kg的部分需要收费),但是企业垃圾和大件垃圾则需要收费处理。可燃垃圾由收集现场的收集车直接搬入垃圾焚烧处理厂 ;不可燃垃圾则搬入中防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或京滨岛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 ;大件垃圾搬入大件垃圾破碎处理设施 ;资源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各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非常细致,如塑料中仅有容器包装塑料属于资源类垃圾,而且明确要求洗净后方可作为资源类垃圾投放。刚开始居民也感到麻烦,但是政府印制了极为详细、清楚明了、形象生动的分类手册发给居民,同时对不按规定时间、规定种类投放的垃圾不予收集甚至予以处罚,双管齐下的方法使得居民逐渐适应了如此精细的垃圾分类方法,慢慢养成了生活习惯。
三、精雕细刻:垃圾焚烧设施很亲民
垃圾的中间处理由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承担,通过分布于各区的 19 处垃圾焚烧处理厂,对可燃垃圾进行安全、稳定、高效的焚烧处理,将容积减少为原来的1/20左右,还可将部分焚烧炉灰作为水泥的原料,或者熔融实现熔渣化后作为建筑材料来实现炉灰的资源化,继续削减填埋处理量。东京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焚烧厂——新江东清扫工厂,1994年动工建设,1998年开始运营,建设费用约880亿日元,占地面积61000平方米(地上9层),烟囱高度150米,采用3台600吨/日Takuma HN型炉排炉,焚烧能力1800吨/日,设计最高热值为13400千焦/千克,发电输出功率50000kW。除了采用的处理工艺成熟、污染控制标准非常严格等特点,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焚烧厂高度重视参观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及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处理。工厂全天候欢迎居民参观,优美的外观可以给参观者留下很好的印象,进入大门后的一个足有百余个座位的阶梯教室,是专门用来为参观者播放展示宣传片和宣讲垃圾处理知识的场所。据了解,这个焚烧厂每年的参观人数可达10000人次,其中90%为小学生社会实践,教室外的墙壁上贴满了小学生参观后写的“观后感”。
走出教室,焚烧厂内专门有一条参观通道,可以透过玻璃“零距离”观察卸料平台、垃圾池、垃圾抓斗、烟气处理设施、炉灰卸料口等焚烧厂的内部构造。整条参观线路简洁明快,主要以通透的高大玻璃为墙体,走在参观通道内,一面是干净整洁的焚烧厂内部设施设备,一面是碧海蓝天白云,让人心情舒畅。同时,全厂负压运行确保参观通道毫无异味,在通道中时不时还会有一处设计“小心思”,比如在抓斗旁的空地上就用红色圆点标示出了抓斗8个爪子的实际位置,让人对一次能抓起10吨垃圾的抓斗尺寸有了切身体会。经历过这样一次参观,参观者对焚烧厂将会留下很好的印象。同时,焚烧厂外设有LED信息板,废气排放量和垃圾处理量信息实时更新,公众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关心的信息,监督焚烧厂的运行情况。
在开放参观的同时,焚烧厂进一步“讨好”周边居民,一方面在运行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彻底执行防止噪声、振动、恶臭的措施,设法安排好垃圾收集车线路防止堵车 ;另一方面把垃圾焚烧产生的热有偿或无偿供应给周边设施使用,在新江东清扫工厂旁边的梦之岛热带植物馆、东京辰巳国际游泳馆、东京体育文化馆等都是使用由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水,在这些设施内外的显著位置都有关于垃圾焚烧供热的宣传展板,时刻都在提醒着参观使用者,垃圾焚烧厂为他们所做的贡献。拥有如此完善的开放机制和利益让渡机制,19处焚烧厂大部分都建设在居民区旁边而不会受到居民反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1.jpg
四、精密细致:垃圾回收再生很精准
东京的不可燃垃圾主要采用破碎和分拣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铝、铁等资源物质进行拣选回收,其余破碎细化减少容积后填埋处理。对于大件垃圾,首先在接收堆放场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拣选,将诸如木质家具等可燃垃圾和废旧自行车等不可燃垃圾进行拣选,然后其余的进行破碎,破碎后的残余物可以焚烧的送焚烧厂,不适合焚烧的部分送填埋场。
东京都超级生态城计划,是东京都政府为解决首都圈废弃物处理问题、促进环境产业进驻以及推动向循环型社会变革,在东京湾紧邻市中心的地区,通过公开招募选择企业建设并运营废弃物处理/回收利用设施的计划。目前已有9座设施建成运行,不仅可以缩短运输距离,还可通过超级生态城内部设施间相互补充来实现资源循环,为削减运输以及处理工序中的二氧化碳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回收利用率的提高,也为延长填埋处理场的使用期限做出了贡献。超级生态城中的处理设施包括PCB废弃物处理设施(日本环境安全事业株式会社)、气化熔融发电设施(东京临海Recycle Power株式会社)、建筑混合废弃物回收利用设施(高俊兴业株式会社和株式会社Recycle Peer)、废弃信息设备类等回收利用设施(株式会社Re-tem和株式会社Future-ecology)、食品废弃物饲料化设施(株式会社Alfo)、食品废弃物生物燃气发电设施(Bio-energy株式会社)和瓦砾类及泥土回收利用设施(成友兴业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 Re-tem 回收利用设施接收已经使用过的铁质复合材料、电子产品、信息通信机器类等。在对产品进行分解、挑拣的基础上,进行妥善处理,回收高纯度原料,可以将能够粉碎处理的废品全部制成原材料产业所需的原料,从而实现“零排放”(即无填埋)。这座设施的日处理量达到300吨,可分拣出铁200吨/日和有色金属40吨/日,分别出售给炼钢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厂。
Re-tem设施对人工分选的倚重度比较高(总人数40余人,人工分选岗位占30余人),毕竟电子产品、机器本身就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复合体,简单的粉碎很难将二者完全分开,所以在粉碎环节之前的人工分解、挑拣环节就显得异常关键。在人工分拣车间,我们发现工人是从包装完好的包装箱中取出电子产品进行分解,而不是想象中的从破铜烂铁的垃圾堆中挑选有用的部分。原来,这类可资源化废品的回收,主要是由各区负责,各区委托专业人员负责回收及回收后的包装工作,敬业的日本人如同对待新产品一样对待废弃的电子产品,塑料袋、泡沫塑料、纸箱一样不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些废弃的电子产品再次利用,而不会因为回收运输途中的震动、磨损导致失去再利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