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祝贺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到今天为止,中国已经实现了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
作为联合国里约可持续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在巴黎通过,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加强合作。
目前,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全球性的防治荒漠化环境峰会。
来自196个公约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正式代表约14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商定一项为期12年的战略,以控制威胁全球粮食和水安全的土地退化问题。
刘东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上世纪末与目前相比,中国荒漠化面积由每年拓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每年拓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7.9%。
久旱不雨,大风劲吹,寸草不生的沙漠滋生贫困,而贫困地区对草原、河套绿洲的过度利用又加剧荒漠化程度。
中国确定的荒漠化治理目标是:到202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的50%以上得到治理,到205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
刘东生指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包括:一靠政策。用好现有政策,完善研究新的防治荒漠化政策措施;二靠科技。让科技创新扮演重要角色;三靠法律,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国际、民间组织协作
根据大会议程,“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已于2017年9月10日正式启动。“将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注入新的动力。”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刘东生指出,近几年中国借鉴了很多国外有益的防治荒漠化经验,防沙治沙离不开国际合作。希望今后能加强与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
在9月9日,“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印度、非洲、秘鲁四国的民间组织代表分享了本国的典型案例。
中方代表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森林”介绍科技助力公益植树,用户“低碳行为”可获奖励,一年来累计种植真树1025万棵,总面积超16万亩。
对女性群体对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特殊贡献、提高公众意识教育促进荒漠化防治等经验亦有分享。